i-Buzz Report TW

iBuzz Report,iReport,iBuzz,Indexasia,Report

i-Buzz Report Online Shop

2016上半年熱門電影番外篇 英雄口碑熱潮下的好評佳作

2016上半年的電影口碑幾乎都被英雄電影囊括(漫威英雄熱延燒,三大製片商搶爭龍頭),然而在這片熱潮之下仍有許多隱藏版的好口碑,究竟得獎片真的只是小眾市場嗎?網友們的選片準則為何?續作電影能否持續好評口碑?就讓番外篇來解答!

 

 

得獎電影只能曲高和寡? 網友看完這樣說

 

2016上半年口碑統計的百部電影之中,超過一成入圍及獲得第88屆奧斯卡金像獎,同年度第73屆的金球獎也給出類似名單,更有三部在第68屆坎城影展大放異彩,IMDb分數皆是超過7分的一致好評,其中又以經歷22年終於奪下生平第一座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,李奧納多•狄卡皮歐所主演的「神鬼獵人」呼聲最高,由於網友們紛紛製作各種「祝福」方式,透過社群媒體的強大傳播力,使得神鬼獵人在上映前就受到矚目。此外,「丹麥女孩」改編自「史上第一位變性手術者」的真實故事,探討跨性別議題是過去電影中少有的題材,在媒體的報導之下讓本片未上映就小有名氣,此片的贈票活動文更榮登熱門話題第一名,顯示網友們都相當期待。

 
 

 

圖片來源:擷取自每日郵報、The Hollywood Reporter、網路

 

從口碑與票房比較發現兩者大抵呈現正相關,但網友的評論卻出現相當有趣的現象,如「神鬼獵人」一片相較其他得獎片的確有較好的票房,實際在網友心得中卻偏向負評居多,主因正是最佳男主角獎的包袱,讓網友對本片有著李奧納多過去商業片的期待,因此在感受導演的運鏡與劇本編排上有較大落差,不少回文表示「導演的長鏡頭和風景直接把這部電影毀了一半」、「拿大自然風景去彌補劇情的空洞」、「導演是要會說故事的,不是在展現才藝的」,而較少討論電影畫面之外的意涵。反而「丹麥女孩」雖然票房不高,卻引起不少網友對於議題的討論,原因在於本片可以讓不同觀眾找到自己的思考定位,例如:「我是跨性別者,感受的確與埃納爾/莉莉有很大的共鳴」、「莉莉的共鳴我就很少,認為他妻子更偉大」、「我覺得跨性很邊緣阿,不屬於同性戀族群只能自己找尋認同」等,進一步引起網友的好奇與觀賞意願。

 

 

值得注意的是,得獎片之所以不如商業片能快速引起共鳴,除了每個人對於藝術性的認知不同之外,文化隔閡也成為觀賞阻礙,例如:觀賞「八惡人」之前需要對導演風格有所了解,同時對於美國地理、歷史都要有基本知識,否則可能無法領略隱喻而成為血腥暴力片;又「大賣空」以美國金融海嘯為主題,若是不熟悉金融體系的專業用語則會看得相當吃力,更別說匈牙利片「索爾之子」,雖然榮獲坎城影展多項大獎,但對於一般網友都表示觀望階段居多。

 

相較之下,以真實故事呈現的劇情片接受度來得較高,如丹麥女孩即是一例,又如「驚爆焦點」以「事實情境」為出發點的安排,讓觀眾思考道德的抉擇;而「不存在的房間」也具有類似特質,導演並非探討綁架而是著重親情描述等,讓觀眾即使身處不同文化之下也能感同身受,自然創造更多好口碑,相較短暫的媒體曝光與贈票活動,反而更能引起後續效益。

 

 

電影類型百百種 能讓網友猜不透的就是好片

 

分析120筆熱門話題並過濾贈票活動文後,發現網友最常討論的多是電影劇情/結局,劇情討論又可分為幾種,主要是「劇情分析與心得」、「結局走向是否與自己猜測一致」、「電影中令人驚喜/驚嚇的點」以及「導演想表達的意涵」等,而通常引發網友熱烈討論的即是「劇情邏輯」與「結局走向」,例如:「魔獸只有一堆場景講一句話就好像交代了所有的東西,不是玩家真的很難看懂」、「葉問3用了很多動作和演技來傳達劇情,很感人」、「大尾鱸鰻2為搞笑而搞笑,很多橋段都沒必要阿」等;又關於結局的討論如:「驚爆焦點一直提到內鬼,原來就是指社會上的你我,發人深省阿」、「神鬼獵人開放式的結局讓我摸不著頭緒」、「丹麥女孩的結局應該是用絲巾代表送丈夫與莉莉最後一程」等。

 

無論是何種類型的電影,能引起討論的大致都脫離不了這幾個主題,而自然「劇情有邏輯」或是「結局令人驚喜」的影片就成了網友最津津樂道的好片;相反地,就只能收下「看不懂」、「爽片」、「虎頭蛇尾」等負評。

 

 

值得一提的是,不少網友會提供自己喜好的方向,邀請分享值得推薦的片單,如「看完會讓人鬱悶的電影」、「看著眼淚就會掉下的電影」或「大家都說好看的經典片」等,而單就類型之外,網友還會舉例讓推薦能更明確,如「偏向必須要向現實低頭的感人片」、「結局會讓人恍然大悟的」、「電影結束後會讓人回味的」等等,其中不約而同也都針對劇情有較多著墨,尤其網友普遍喜歡猜測、回味劇情與結局間的關係,因此娛樂性較重的動作片或英雄片反而不常出現在推薦選項當中。

 

 

續作成票房雙面刃 到底問題出在哪?

 

電影評價取決於主觀因素居多,但透過關鍵字分析還是可以發現影響口碑的要素。首先大部分的電影能引起討論熱潮,通常還是取決於「觀影後」的心得,無論正面或負面評價,若失去「看過電影」的共同經驗,則難以激發討論火花。其中又以能滿足網友娛樂期待的電影能獲得較多的正面評價,如「喜歡、好看、有梗、好笑、有趣」等占了大多數,進而透過發表心得想推薦給其他網友,占總口碑數的30%。

 

 

而獲得負面評價的電影往往是因為「看不懂、失望、無聊、想睡」等,雖然不推薦但也因為無法理解電影甚至出戲而寫不出心得文,大多是藉由推文表達一下不滿之意,僅占總口碑數的9%。由此可知大多數網友還是講好不講壞,那麼造成口碑差異的原因又是來自哪些部分呢?或許可由以下幾部續作電影的比較來尋找端倪。

 

若說電影之間無法比較是成立的,畢竟個人的觀影口味不盡相同。但若以續作來說,搭載了原作的成功經驗與好口碑,卻未能更上一層樓的原因就值得令人玩味。2016上半季續集/系列電影的比例相當高,在百部電影列表中占比達五分之一,如排名前四的英雄電影都可算是系列之作;其他則不乏有睽違20年的經典「ID4星際重生」、間隔16年的「臥虎藏龍2」,以及超過兩部前作的「葉問3」、「功夫熊貓3」等,但網友接受度卻赤裸裸地呈現在口碑差異上。

 

 

1.經典能否被超越? ID4星際終結者2、臥虎藏龍2 命運大不同

 

睽違 20年推出的經典大作續集「ID4星際終結者2星際重生」與16年來在國內外都具有指標地位的「臥虎藏龍」續集,兩片對當時的觀眾來說都是相當震撼且極為經典神聖的存在,如網友表示:「小時候就是看完ID4夢想當戰鬥機駕駛」、「存好久的錢去買ID4遊戲,是無怨無悔的熱愛」;臥虎藏龍則從導演、演員、劇情在當時都引發相當熱烈的討論,不僅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,在葛萊美獎、倫敦影片人協會、加拿大多倫多影評人協會都拿到獎項,李安、章子怡等人也因此進入好萊塢市場,可謂華人電影之光。

 

在影迷都秉持高度期待之下,網友對ID4 2表示:「有保持第一集的熱血風格,害我一直忍眼淚」、「特效還是很精彩,爽片無誤」、「睽違20年再演出續集,對照角色也是蠻有趣的」,雖然一派網友認為原作太經典無法被超越,但引起滿滿的回憶還是相當值得。相對臥虎藏龍續作雖然也延續部分原班人馬與製作群,並有別一般電影的上映方式,選擇與網路平台合作。

 

然而與ID42不同的是,劇情中許多向原作致敬的點反而成了致命傷:「刻意模仿的調調反而讓這部片子相當的無聊沉悶」、「劇情設定流於俗套武俠劇」;而加入國外製作團隊並沒有為電影帶來新格局,反而讓台灣觀眾在觀影時陷入東、西方交雜的混亂感:如「英文收音的對話斷句非常詭異」、「以西方角度去闡述一個老梗到不行的故事」等,而網友普遍的結論是不要當作續集來看的話,或許其實是還不錯的娛樂片。

 

 

 

2.續集並非愈多愈好 劇情流暢才能說服觀眾

 

通常續作來到第三集若無特殊原因普遍無法表現得如第一集亮眼,由於對電影主題的新鮮感降低,人物設定也都有所了解,劇情如何串接及收尾就成了左右觀眾影評相當重要的關鍵,如台灣票房開出589萬美元的「葉問3」及165萬美元的「功夫熊貓3」。

 

在華人市場相當走紅的武打電影「葉問」,捧紅新一代的武打巨星甄子丹,「我要打十個」至今仍是網友時常使用的經典台詞,續作除了承襲經典的武打場景,再加入李小龍的師徒傳承與妻子的感情戲,讓網友推說「這部有給葉問完美的結束」、「我喜歡葉問3大過前作,有很多沒說出口的戲值得細細品味」,雖然因為續集不會將前因後果交代太清楚,但有網友也表示「沒原作就沒有3的感動,建議還是要看過原作再看續集」,再度喚起喜愛原作網友的興趣。

 

同樣出到第三集的「功夫熊貓」則沒有如此幸運,雖然在畫面呈現方式與療癒的小熊貓還是受到網友喜歡,並抓住家庭觀眾的胃口,然而「太過刻意安排的笑點讓人很疲乏」、「故事草草帶過感覺很隨便」、「有點哀傷,感覺是為了結束而拍的電影」等意見相對讓人少了進場的動力。

 

 

總結來說,台灣網友接收電影的類型相當多元,同時不吝分享與指教,而看電影的動機從支持「演員」、喜愛「故事」、享受「特效」,到單純想看電影的人都有,因此只要有深度的口碑擴散,無論網友是好評、負評,總能引發截然不同的另一派意見,同時也都能提升觀眾對電影的了解,並有機會動搖正在觀望的潛在消費者進場。因此,除了透過「獎項」、「演員」、「續集」等特點讓電影本身自然帶動口碑之外,思考如何透過劇情/結局創造驚喜,加強網友分享觀影後心得的誘因,或許將成為電影行銷的重要課題之一。

討論
i-Buzz Report Online Shop
zh_tw